close

第八日的蟬  蟬在土裡七年,破土而出卻只能活七天,若有一隻蟬跟伙伴不一樣,第八日之後,仍舊活了下來,這隻蟬究竟只能忍受孤獨的悲哀,還是看到嶄新風景的喜悅呢?

喜歡看完電影後,放在心裡一陣子,開車時想想反思,再咀嚼一下,放心這觀後感無雷(劇情),倒是有不少閃電(感動)。尤其是兩位女主角永作博美(小三媽媽)及井上真央(被綁架的女兒)的互飆演技,雖然大多的女主角獎項都頒給了永作博美,可是日本電影金像獎女主角卻是頒給了井上真央,女配角反而是永作博美。我真的無法分出那一個才是女主角,或是那一個的演技比較好。

我真深刻的幾幕是在小豆島送蟲祭時,小女孩看著前方笑的很燦爛,但是永作博美卻是看著小女孩笑的很燦爛,而有時那歡笑與哭泣的悲傷的人性至情,真的不像是演戲。而井上真央最後回到了小時候和小三媽媽在小豆島的生活,看到了當時在攝像館的照片,和庇護所好友千草出來後,癱坐在路邊把多年抑鬱的激動爆發,說著自己對同樣懷胎未婚生子的腹中小孩的那句話:怎會還沒見到那小孩,現在就如此的喜歡和愛她,而電影的結局就此戛然而止,那延伸的強度勝過千言萬語。
⋯⋯
過去的故事,二個女人搶一個小孩,聰明的國王於是用將小孩砍成一半,來分辨誰最不捨的,就是小孩的親生母親。在劇中,小豆島的港口,當埋伏好的刑警將小孩抱走,小三媽媽被制伏著時仍大喊:小孩晚餐還沒吃,讓他先吃手中的麵包。而生母反而在小孩回來時,充滿了恨及不平,認為永作博美奪走了她的一切,以及應有的親子關係。

實際上,覺得自己始終是愛複雜論者。小時候,媽媽從日本買回來一個很漂亮的音樂鑰匙圈給我,我非常喜歡,就轉著發條一直聽那美妙的音樂,但十分貪心的我,為了想多聽久一點,竟用力一轉就轉把發條轉斷了,那音樂永遠也聽不到了。

對於愛,我一直覺得很難用理論及對錯去框架,更不該用賺賠得失去丈量。如果你在情愛的其中並未有相對等的互動,其實是不應用我如此對他,而他也該如此回報來論斷對錯,不自然刻意而勉強的愛,只是在苟延而殘喘。在劇中,最模糊及不堪的算是兩位男性,井上真央外遇的爸爸及她己婚身份的男友,女性的角色完全是鮮明及突顯的,就連小女孩的選角及演出都令人動容。

這也是我近年來看小說改篇電影,我覺得文本改變上最好的,角田光代的小說加上成島出的導演功力,覺得毫無減損。劇中永作博美曾向庇護所好友千草說,回到生母及學校後,有次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,Party中放映了同學成長過程的影片,讓她想到這可能就是他與親生父母所失去的歲月。


但井上真央和永作博美在小豆島的日子,是另外的純真生活呀,我無法斷言那個是對,甚至那個最好,很多人生的選擇都是無法倒帶重選,甚至有些選擇更是無奈的。小時候,不知大家是不有玩過捲紙的遊戲,用手指去選擇不同的路,但不能回頭,看最後是選到寶藏,還是選到了絕路。我想不同的人,不同的生活背景,都會有不同的選擇與面對吧!

 

arrow
arrow

    拷貝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